洪旭朝 男 浙江省杭州建德市人,汉族,1961年出生,1979年7月高中毕业,后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。1980年11月应征入伍,在舟嵊要赛区守备六师桃花营守备一连,后为桃花营新闻报道员。1984年退伍。1985年到浙江省《农村信息报》任记者;1989年至1997年在《浙江日报》社主办的《公共关系报》任记者;1998年至今先后在《中华新闻报》、《今日信息报》、《光明网》、《中国联合商报》、《企业观察报》、中国网、《中国环境监察》、中国环境报社《环境经济》工作。
2004年、2006年参加**“***”釆访;2015年、2016年参加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及第四次会议;2019年参加第十二届政协浙江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。
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,在《人民日报》、《新华每日电讯》、《经济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法制日报》、《人民公安报》、《农民日报》、《中国环境报》等报刊及人民网、新华网、中国网等发表文章几万篇。多次受到各级政府、宣传部的表杨。分别和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、《人民日报》原社长邵华泽及新华社原副社长马胜荣等上百位**釆访并合影。
军营让我走上新闻之路
洪旭朝
一、童年的生活
1961年我出生在浙江省建德县严州古城梅城,然而梅城的美丽风景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少美好回忆。当时正傎大跃进,实行人民公社,整个国家都处于困难时期。为响应国家号召我妈妈被精减,被下放到杨村桥公社路边大队务农,我也跟随妈妈一同前往,那时的我只有三岁。
当时爸爸仍在部队里从军,妈妈就带我们五个兄弟姐妹过着艰苦的生活。平时以蔬菜和副食产品为主要食物,一年基本见不到几次晕星,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到鱼和肉。
至于穿着也是非常的寒碜,由于我们兄弟姐妹多,一件衣服总是补丁加补丁,服装的功能仅仅是遮体御寒。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,但妈妈非常的宠我,总是把好吃好穿的都先给我。
二、从军入伍
八十年代初,我应征入伍来到舟山群岛某部服役。在紧张的三个月新兵集训后,被分配桃花营守备一连八二迫击炮排。
下连不久,《解放军报》发表题为《爱国要从自己守卫的小岛爱起》的一篇长篇通讯,讲的是我们这个部队也就是我所在的连队,是连长杨光英守岛爱岛的**事迹。
接着《人民前线报》、《解放军报》、《浙江日报》等连续报道。读着守岛模范杨连长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,这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,让我懂得了“为什么当兵”“怎样当个好兵”。
那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年代,英雄一直都是出现在报道中的,而这一次我却真实地感受到了英雄的存在。高中毕业的我,真正地看到了英雄,而且英雄就在身边。当时部队上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学习杨光英的**事迹。
于是我写了一篇《全连都在学习连长杨光英的事迹》,结果在《人民前线报》报上刊登了。
从此写作就成了我人生中不可缺的内容。在空余时间我把连队的好人好事写成文章投寄到《解放军报》、《人民前线报》、《浙江日报》、《舟山日报》及舟山人民广播电台。由于我的勤奋和执着,***终被上级首长看中并选派到师“新闻报道培训班”进行学习。
记得,有一次杨连长一只手挥向前方,旁边的班长张向群手握轻机枪在阵地上进行射击训练的镜头,被刊登在《人民前线报》报上。
还有杨连长亲自带我们刚下连队的蛋子兵投弹,他戴着钢盔很帅气等不少文章与图片陆续在报刊上发表。
这些都是我的新闻杰作。
三、军旅生涯
我们连队的营房是岛上一座千年古庵改建成的,房屋老旧低矮,透光性能差,全连一百多号人都挤在一起,连一个活动室和阅览室都没有。这样的居住条件,对于战士们来说是比较艰苦的。
杨光英连长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通过几天的察看和勘测,楊光英心里有底了,决定在老营房的北侧再建造几间平房,作为连队干部寝室和官兵活动室以及阅览室。
此时的楊光英连长想了很多,想得***多的是如何改善战士们居住的条件和环境以及建房资金的筹集。
经过一系列的紧张筹备,建房资金和项目都得到了上级**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。
为了节省成本,楊光英带着战士们上山打石头,并将一块块方整的块石从山上抬下来,光这一项就节省了不少钱,受到了上级**部门的表扬。
经过全连官兵的奋力拼搏和努力,春节前夕,前后二排五间房子全部完工。春节后,杨光英又指挥官兵上山采石,用山上釆下来的块石在营房外围砌了一人多高的围墙,还建造了园中园栽种了花木,整个营区焕然一新。
并且杨光英连长还领着官兵们在营区前的菜地边挖掘了一口大水井,在水井四周修建了洗衣被的设施,为日后美好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水井修好后,营区边缘居住的老百姓都赶来围观,一个个欢天喜地的进行挑水和洗涮,大大减轻了军民全年用水的压力,齐声赞扬部队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。
为了方便部队进出沙滩训练,楊光英又会同地方政府部门对营区前,水稻田中间那条狭窄泥泞不堪的小路,进行了扩建改造工程。利用训练间隙和星期天的休息时间,两米多高的路基垒砌工程全部由官兵们自己完成。经过近一年业余时间的奋战,一条宽阔的简易公路建成了。虽然路面铺的全是从山上担来的黄泥,但经过平整夯实后竟然坚硬无比,如同水泥路面一样结实。
这条简易公路的建成,方便了官兵们训练的进出,也大大方便了渔村百姓的进出,又受到了渔村老百姓的交口赞扬!
杨连长一手抓连队基础设施建设,一手抓官兵***训练素质拓展,当年连队所训练的课目在师年终考核中全部获得了**,在武器装备管理中又获得了"四无"光荣称号;就连连队的俱乐部建设和营区绿化建设评比中名列前茅。楊光英本人也荣获了一个二等功的嘉奖。
一九八三年四月,楊光英被师党委任命为师教导大队副大队长。不久,又担任了大队长,走上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。
四、军旅插曲
每一位**的指战员,背后都有着一段光辉的历程,和一些不可不讲的故事。
那还是楊光英走马上任的**天晚上,熄灯号还没响,就有十几个战士上床休息了。熄灯号后,楊光英又到各班各排转了一圈,发现武器装备放得十分零乱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这一夜,楊光英一点睡意都没有。半夜时分,楊光英悄悄来到操场上吹响了全连全副武装紧急集合的哨子。
一分钟过去了,两分钟过去了,五分钟又过去了,操场上才零零星星地出现了十几个战士。
此时此刻,楊光英的心一点一点地揪紧了。一个战斗连队,一次武装紧急集合竟然超过了八分钟之久,心里的那个滋味实在是不好受,但他仍耐着性子看着战士们一个一个狼狈地朝操场上奔来。
按常规出牌,等着战士们的是五公里奔袭。谁料想,杨光英只在队例前说了一句:"同志们,大家辛苦了!"说完举起右手在黑暗中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,然后命令值星排长,各排带回寝室继续睡觉。
“ 哇噻,楊连长0k!”不少战士在回宿舍的路上私底下悄悄地伸出手指比划着。
在第二天早上点名时,楊光英却狠狠地训了战士们一顿,而且语气严厉逼人:"一个战斗连队如此地歩,竟然散懒得不如人家基干民兵的紧急集合,这是**次,也是***后一次!"楊光英停了一下又说道:"从今天开始,我不希望看到有第二次!"
楊光英的话音刚落,立即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。楊光英知道,守备一连是一个光荣的连队,这掌声就是全连官兵对自己***好的宣誓!想到这里,杨光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……
五、退伍从文
我还看过其他关于杨连长的报道,都能说出大概。比如有一个战友说连长为了半夜查岗,喝许多水去厕所,然后半夜起来查岗。
杨光英的这种执着和追求是我们每一个海防官兵学习的楷模。我在暗地里曾下过决心,这辈子我一定要以杨光英连长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坐标,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磨难,我都下定决心以杨光英为榜样,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,用自己手中的那支笔学着杨光英连长的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,书写出***绚丽多彩的人生!
1984年退伍后我便走上了新闻写作的这条道路,先后在《农村信息报》、《浙江日报》、《中华新闻报》、《今日信息报》、《光明网》、《中国联合商报》、《企业观察报》、中国网、《中国环境监察》工作。
2004年、2006年参加**“***”釆访;2015年、2016年参加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及第四次会议;2019年参加第十二届政协浙江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。
从事新闻工作近40年,在《人民日报》、《新华每日电讯》、《经济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法制日报》、《人民公安报》、《农民日报》、《中国环境报》等报刊及人民网、新华网、中国网等发表文章上万篇。多次受到各级政府、宣传部的表杨。分别和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、《人民日报》原社长邵华泽及新华社原副社长马胜荣等省部级上百位**的釆访并合影。
虽然在部队服役仅三年,但是在部队里培养了我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,使我有了崇高的理想,为日后的人生和事业有了明确的目标。部队也根植了我的信念,这信念是事业有成的动力;部队也教给了我的知识,这知识是事业有成的资本;部队还培育了我的勤奋,这勤奋是事业有成的途径;部队还锻炼了我的毅力,这毅力是事业有成的桥梁;部队并锻炼了我的体质,这体质是事业有成的保证。新闻工作是我的***爱,也是我一生所向往的事业!
作者:洪旭朝